中式门窗的传承、融合、演变。
在人类发展史中,<窗>在穴居时期的形式是洞穴上方所凿开的小洞,用于达到采光和通风的效果,最初被称之为“囱”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,人类脱离洞穴生活,在地面上筑起房子,而此时在墙上开的洞被称为“牗”。
随着社会发展,房子越盖越大,为使室内光线充足、空气流通,便在房屋前面开窗,于是逐渐发展为直棂窗、槛窗。当人们把采光、通风作用与装饰作用结合起来之后,五光十色的窗子便陆续问世了。
中式门窗于传统建筑艺术中熠熠生辉,其深沉而含蓄的文化内涵让人醉心其间,流连忘返。这一东方生活美学的意境之美,是中国人永远无法拒绝的心动,这一切都来自于民族文化的自信。
中式门窗结构
◆ 格心∶ 也称菱花,早期外檐装修的主要装饰手段就是菱花形式,亦有称格眼的,是窗的核心亦是审美的中心。
◆ 绦环板∶俗称套环板,宋时称腰华板,简称腰板,腰华板亦可写腰花板,因华花两字通假,加之在腰部的花板,形象易记;它的位置在裙板的上下,裙板上下各有两根抹头,两抹头之间的板材就叫做绦环板。
◆ 裙板∶宋时称障水板,语意不祥;也有写障板的,障碍之板;且由于其所处的位置较低,故古代普通居民不会去多加装饰,但一些条件好的居民会加以雕刻。
◆ 抹头∶抹在这里读mà,宋时称腰串,但略有区别,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,而上下两头另有名称;但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,故有六抹头、五抹头之说;其位置及样式的变化还可使槅扇与槛窗增加美观效果。
中式门窗类型
◆ 直棂窗
直棂窗包括破子棂窗、版棂窗(一马三箭窗)、睒(shǎn)电窗等等。这三种窗户都是在窗框内安装上下方向的木条(棂子)而成。
破子棂窗的棂子断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,直角向外,是由一根方木斜角破开而成的,所以称之为破子棂窗。板棂窗的棂条断面通常呈矩形,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。其中,上部加二条横棂,下部加三条横棂的板棂窗格式,又称为“一码三箭”。
◆ 支摘窗
支摘窗是用于民居、住宅建筑的一种窗,可以支起,摘下的窗子。支摘窗分为上下两段,上为支窗,下为摘窗。支摘窗一般都做成内外两层。支窗外层为棂条窗,或安装玻璃以保持室内温度。内层做纱屉。天热时,可将外层棂条窗支起来,凭借纱窗透风。
◆ 漏窗
漏窗是一类形式较为自由的窗子,但是不能开启。漏窗有沟通内外景物的作用,通过漏窗我们可以看到另一边的景色,似通还隔,若隐若现。漏窗发展到后来,大多内置多姿多彩的图案,本身就是优美的景点。
◆ 空窗
空窗与漏窗的区别是,空窗只有窗洞而没有窗棂,在建筑中,如果空窗属于“虚”的要素的话,那么漏窗则是“半实半虚”的要素。空窗的设置可以使几个空间互相穿插渗透,将内外景致融为一体,又能增加景深,扩大空间,获得深邃而优美的意境。
◆ 什锦窗
什锦窗的魅力不仅仅来自它的艺术造型,还有来自窗套的色彩与装饰,内容丰富的砖雕题材,有自然花草类,吉祥图案类等,窗心部分花格排列规律有序的图案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效果,还从它蕴含的丰富寓意给人以美的心理感受。
中式门窗特点
门窗造型的基础是严谨的比例关系,整体形态和局部比例都遵循匀称、协调的原则。造型元素以线条为主,线条表现出的视觉观感都让人感受到了简约、质朴、典雅、大方的美感。
门窗采用极富科学性的卯桦结构,<攒边>制作方法不用任何外物连接大大避免了自然界对质量的影响,时至今日在保持外观特征的前提下,做法已大大简化。
雕、镂、嵌、描等装饰手法看似繁杂,但却让门窗整体朴素清秀,装饰适宜得体。且传统门窗很会利用木材自带的特点凸显其自然美,例如黄花梨、紫檀、鸡翅木等高级硬木都极具自然的色调和纹理,故工匠们在制作时,重视精工细作,却不会改变木材本质。
古代门窗的历史演变
对于建筑而言,“门窗”是等同于人类眼睛的存在,即使人类足不出户,也依然能感知自然世界的变化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,“门窗”经历传承、融合,演变,在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和符合时代的社会含义。
中式门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、周。其作为我国古代灿烂建筑文明的组成部分,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在先秦时期出现了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,从而出现了具体定义的门窗,那时候的门窗不求装饰;汉唐到元宋时期窗饰艺术处于发展期和成熟期,门窗逐渐被规范,实用与装饰并存。
明清以后,门窗文化成为重要的建筑装饰艺术门类,充满了世俗意趣的人物故事和花卉禽兽成为装饰主题,,工匠们不遗余力地发挥想象,是门窗艺术文化的黄金时期。
近代门窗
近代社会,早期的门窗还是以木材为主材的木窗,再漆上天然木漆,糊上纸,起到采光和挡风的作用。到了后期,玻璃得到了应用,在木框的基础上,将玻璃直接嵌入窗框内,不仅延续了采光和挡风的作用,还有“纸糊窗”较弱的挡风作用。
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互联网,若有侵权行为请告知,我们立即删除相关内容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